上火,通常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表现,常见可能有眼睛红肿、口角糜烂、牙痛、咽喉痛等不适,在夏季炎热时节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或更易发生。如果你对艾灸感兴趣,欢迎加V:yimuai 交流艾灸。
不少人在艾灸后可能也会出现类似上火的不适表现,这大概是由于体内湿气盘踞,淤堵了阳气通行的经络,导致阳气无法正常疏导和传输所致。遇到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,坚持艾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祛除湿气、疏导阳气,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平衡。
01
“上火”的常见表现
“上火”在不同脏腑的内热表现有所差异:
1、心火
夏季较为常见,分虚实两种情况。虚火表现可能有低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等;实火则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反复、牙龈肿痛、口干、心烦易怒等。
展开剩余81%2、肺火
肺火易影响呼吸系统,常见可能有干咳少痰、咽疼音哑、潮热盗汗等表现,需及时关注调理。
3、胃火
胃火也有虚实之分。虚火时可能有轻微咳嗽、食量减少、腹胀、舌红少苔等表现;实火可能表现为上腹不适、口干口苦、舌苔黄腻等。
4、肝火
常与情绪相关,把情绪容易激动的人称为“肝火大”,可能出现口干舌燥、口苦、口臭、头痛、眼干、睡眠不稳定、舌苔增厚等,对日常影响较明显。
5、肾火
肾火可能会导致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睡眠不安、五心烦热、形体消瘦、腰腿酸痛等不适,需重视调理以改善生活质量。
02
如何简单“降火”
1、大椎穴处刮痧
操作时,先在大椎穴涂上精油,然后适度快速刮拭,出痧后等10分钟痧象减轻可继续刮。除了帮助缓解内热,刮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身体代谢、舒筋活络等。
2、艾灸
人体阴阳的升降有其自然规律,当身体元气逐渐充足、寒气得到疏散后,内热状态可能会逐步缓解。艾灸通过穴位作用,有助激发身体自身的调节功能,帮助驱散寒气;当寒气减少后,身体的正常功能逐渐恢复,有助于收摄多余热量,减少不适。
03
人体有哪些“降火穴”
以下穴位有助于清热泻火,可用于辅助调理体内热象明显的状态:
1、清心热穴:小海穴、曲泽穴
2、清肺热穴:尺泽穴、鱼际穴
3、清肠胃热穴:曲池穴、合谷穴、内庭穴
4、清肝胆热穴:阳陵泉穴、太冲穴、行间穴
5、清三焦热穴:外关穴、支沟穴
04
灸后上火的应对建议
1、调整灸量
减少艾灸时间是直接的方法。由于个人体质和对艾灸的耐受度不同,建议根据自身感受灵活调整,避免因灸量过大加重不适。
2、补中益气,引火下行
上身穴位可适当减少艾灸次数,可从八髎穴、足三里穴、涌泉穴从上到下依次艾灸,帮助打通经络障碍,引导热量下行。艾灸半小时后,用艾叶或盐水泡脚,可辅助增强调理效果。
3、灸前喝温水
建议取麦冬、熟地各约15g煮水,灸之前可以喝100毫升,有助于滋润身体,缓解可能出现的燥热感。
4、注意饮食
平时注意劳逸结合,尽量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,避免加重体内火气,影响身体阴阳平衡。
发布于:河北省忠琦配资-配资操盘推荐网-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-网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