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巴以冲突中保持中立的伊朗,如今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显得十分谨慎,却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遭受了重大打击。在以色列启动的“狮子之力”空袭中,伊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伊朗革命卫队的首领萨拉米和其他军方高层,包括卫队总参巴盖里等,均在这次空袭中遭到精准打击。此外,还有六名核科学家在袭击中遇难,平民伤亡人数超过四百。
随着中东局势日趋紧张,普京主动联系德黑兰和耶路撒冷。短短的通话为这场危机设定了隐形的“规则边界”——伊朗可以适度报复,但绝不与以色列完全决裂。那么,莫斯科到底持何态度?伊朗与以色列之间又将产生怎样的后续发展?
首先,我们来看以色列的斩首行动,了解伊朗所遭受的屈辱。这次空袭绝非偶然,而是以色列早有准备的针对性打击。为了确保成功,以军出动了超过200架战斗机,誓言要重创伊朗。以色列空军与摩萨德的地面行动协同作战,形成了立体打击网络,重点打击伊朗核能力的核心——纳坦兹铀浓缩厂。在这次打击中,工厂的地面设施被夷为平地,离心机遭到严重损害。同时,革命卫队的高层会议也遭受了精准轰炸,众多伊朗军官几乎被一网打尽。
在美伊第六轮核谈判前夕发动袭击,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意图显而易见。希望通过武力进一步搅动中东局势,彻底摧毁伊朗的反击可能性。尽管伊朗在遭袭后迅速启动反击,但最终效果微乎其微。伊朗发射的数百枚导弹几乎全部被以色列的反导系统拦截,最终以色列仅有三人遇难。而且,伊朗将报复范围限制在军事目标上,显示出其实力不足的尴尬,生怕给美以提供进一步动手的借口。
无论是从战果还是决心来看,伊朗都遭受了重创。尽管反击迅速,但其国际声望和民众信心却受到打击。然而,这一切显然不会就此结束,伊朗仍在酝酿更加猛烈的反击。在此关键时刻,莫斯科同时向德黑兰和耶路撒冷发出外交电文。普京虽然联系了双方,却传达截然不同的信息。对以色列,俄方要求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伊核问题,并承诺俄罗斯将助力和平解决。表面看似传统的大国调停,但实则是在警告内塔尼亚胡不要扩大冲突。
对于伊朗,俄罗斯则谴责以色列的行为“违反国际法”,并对伊朗在袭击中遭受的损失表示关切。尽管克宫没有公布其余的机密内容,但伊朗方面的态度明确,其总统在回应普京时暗示同意接受俄罗斯的约束。普京的介入并非单纯的调停,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斡旋,背后是大国政治中的平衡之道。
适度的中东紧张局势可以牵制美国的精力,减轻俄罗斯在面对北约时的压力。表面上看,俄罗斯是在表示关切,实际上却是在支持伊朗进行可控规模的反击。一旦伊朗有所动作,以色列也必然会做出反应,从而迫使美国投入更多精力来应对,这让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获得了更多主动。此外,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战略支点,适时示好是必要的。
至于为何要求伊朗不要与以色列彻底决裂,则是为了维持另一端的平衡。若伊朗采取过激行动,引发全面战争,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。如今,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已不如往昔,所有战略选择都需趋向稳妥。如果此时美国这个巨大变数介入,俄罗斯被驱逐出中东的可能性并非无稽之谈。
面对普京划定的红线和自身利益,伊朗最可能采取的反击策略是“低成本高威慑”。例如,直接出手或支持其他伊斯兰势力,攻击摩萨德的情报站、以色列企业的海外项目等。两年前,胡塞武装曾用伊朗导弹袭击以色列机场,造成航班停运和保险费用暴涨,这样的行动,伊朗完全可以熟练掌握。
比如,黎巴嫩真主党可以获得1.5万枚火箭弹,覆盖以色列北部;胡塞武装则可以获得反舰导弹,封锁红海航道,切断以色列90%的石油进口。这样的“蚂蚁啃大象”战术虽然不显眼,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。成本仅需几万美元的无人机或火箭弹,便可以拖延以色列的国防和经济。
表面上看,这种方式不如直接轰炸造成的杀伤来得明显,但在报复和打击以色列方面,其效果同样显著。而且,这也能如俄罗斯所愿,将冲突规模控制在大规模热战之下。这种行动方式几乎会成为伊朗反击的默认选择。毕竟,圣城库姆清真寺并不是第一次升起“复仇血旗”,伊朗几乎每次都不曾动真格。
当然,这样的做法并非全无隐患,伊朗内部的民怨可能会反弹。在以色列空袭后,德黑兰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,民众既痛斥以色列的暴行,也质疑伊朗政权的软弱。因此,在骚扰报复的基础上,伊朗或许也会为复仇“增加一点筹码”。
不管怎样,短期内中东局势注定难以平静。普京的电话相当于为紧张局势设置了一个“泄压阀”,至少暂时缓解了局势,避免了大战的爆发,但这只是暂时的。伊朗、巴勒斯坦、以色列、叙利亚、真主党、胡塞武装……这一地区已沦为了战火纷飞的场所和大国代理人的斗争舞台,残酷的戏码恐怕远未结束。
忠琦配资-配资操盘推荐网-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-网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